習近平總書記日前在北京出席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時強調,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堅定文化自信、擔當使命、奮發有為,共同努力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總局文化中心、中國體育博物館、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體育史分會日前在京主辦體育文化傳承發展研討會??偩治幕行母敝魅?、中國體育博物館副館長黃金,新華社體育部部務會成員許基仁,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呂韶鈞,奧運冠軍、中國跆拳道協會副主席吳靜鈺,國際奧委會文化和奧林匹克遺產委員會委員侯琨,光大文化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鄭穎宇等嘉賓就如何繼承和弘揚中華體育文化展開深入交流研討,共謀體育文化傳承發展之路。
中外體育文化相互交流、相互成就
與會嘉賓們談道,奧林匹克運動和中華優秀體育文化相互交流、相互成就。以奧運火炬為例,現代奧運會從1936年開始進行火炬傳遞活動并延續至今,通過這種形式傳遞奧運精神、傳承和平理念。我國現在舉辦大型賽事活動,也都有火炬接力傳遞。同時我們的賽事活動也有自身的文化特色,例如杭州第19屆亞運會徽寶,就是承載杭州亞運會會徽為底印的寶璽。
中華優秀體育文化和奧林匹克文化是彼此契合、互相成就的,奧林匹克文化也一直希望探索和吸納東方文化元素來不斷豐富和深化自身。文化中心(中國體育博物館)在通過舉辦文化展展示歷屆火炬及獎牌的基礎上,應進一步加強“引進來”和“走出去”工作力度?!耙M來”方面要關注如何進一步促進奧林匹克文化在中國的落地,“走出去”方面要更加注重向更多人講述中國的奧運故事、奧林匹克文化在中國的傳播情況。
為什么要進行文化傳承?傳承什么?如何傳承?
與會嘉賓圍繞“為什么要進行文化傳承”“傳承什么”“如何傳承”等問題進行了探討。
大家表示,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中國越來越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要挖掘自身的文化資源并與當代結合,在現代化發展中找到我們自己的定位,奉獻給世界一個多元化的文化價值體系,包括多元的體育文化體系。
文化現象包含多個維度,如儀式、象征、話語體系等,中國體育也應該打造自己的儀式、話語體系,注重在中華體育精神的打造上形成獨特的內容。我們的運動員都是國家培養的,這是支撐其登上國際賽場、取得好成績的關鍵,運動員發自內心地感謝祖國,正是因為祖國的強大使得運動員們的底氣更足、眼界更寬。運動員也要積極利用各種賽事平臺,去傳播和推廣我們自己的文化。
對于“如何傳承”,大家認為應該“借東風”,起草體育文化傳承發展的指導意見,統籌相關的各項工作。要在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面做宏觀上的布局,重視非遺傳承人這個核心群體。要結合體育強國建設,打造出中國的體育文化價值體系,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成為東西方體育文化平等對話的基礎。在鳥巢舉辦的“輝煌逐夢”中華體育文化展就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現中華體育精神的探索和實踐。
跨界融合發展是重要路徑
大家認為,體育文化既有傳統性又有創新性,推進新時期體育文化的發展,重要的是推進體文旅藝術等各方面的跨界融合發展,深化管理部門間的合作。例如近期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體育總局辦公廳聯合印發了《關于舉辦全國和美鄉村籃球大賽(村BA)的通知》,推動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和農民體育高質量發展。要善于抓住熱點。例如淄博前不久因為燒烤成了網紅的旅游熱點城市,淄博同時也是古代足球的發源地,如果以此為契機去當地做一些體育文化的推介、宣傳活動,就很有影響力。與會嘉賓指出,文化中心通過云南蒙自中國第一塊紅土網球場論證及一系列體育文化活動以體育文化傳承助力鄉村振興,正是積極推動體育文化“走出去”的舉措。體育文化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載體,體育文化的競爭性、創新性、時代性能夠被更多群體特別是青年群體所接受。今年我國要舉辦亞運會、大運會等一系列大型國際體育賽事,都是推進體育文化“走出去”很好的契機,例如在杭州亞運會舉辦期間,文化中心、中國體育博物館就將舉辦“中華體育文化展”。
圖片來源:新華社
相關附件